科普宣教
Public science education
由于人体生物钟的控制,身体的许多生命活动指征在一天中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,我们称这一特性为昼夜节律性。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,人体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,表现为夜间血压偏低而日间血压偏高。
正常人清晨觉醒和起床后血压明显升高,8:00—10:00血压达到高峰,之后下降;在16:00—18:00血压再次升高,之后会再次缓慢下降,在夜间血压会持续下降,直至凌晨2:00—3:00血压降至最低值。血压变化曲线像一个长柄的“勺子”,这种现象称为“杓型”现象(如图1-1)。人体的这种变化节律恰好顺应了人类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活动规律,极大地保护了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。
图1-1 杓型血压曲线
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。在老年人群中,这种节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。有数据统计,在年龄≥60岁的老年人群中,有69%的人血压呈非杓型状态,是中青年人的3倍以上。在年龄≥80岁的高龄老年人群中,丧失正常杓型血压节律的人比例更高,达到83.3%。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易导致心、脑、肾等器官的损害,同时增加心肌梗死、脑卒中、死亡等风险。
因此,对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,要通过动态血压监测逐渐摸索出血压的变化规律,医生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调整用药种类、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, 尽早恢复正常的“杓型”昼夜节律变化规律,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风险。